欢迎访问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主办  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廉政建设

对照学习!基层干部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时间:2022-06-06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论坛  点击: 467 次

基层干部要提升治理能力,成为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就必须对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如此才能行事守规矩、执行有效率、创新有胆量、处事有方法、服务有质量。然而,在一些地方、在个别领域,少数基层干部不了解历史,不了解政策,不了解群众,不了解家底,不了解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心中没数”,必然会无所适从、瞻前顾后,或者胆大妄为、胡作非为。


“心中没数”的干部什么样?基层干部如何做到“心中有数”?一起来看《人民论坛》最新文章。

image.png


“心中没数”的干部画像


“心中没数”的基层干部,往往喜欢用“好像”“似乎”“大概”“或许”等模糊化词汇。造成“心中没数”的内在原因是没有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和工作方法,没有扎实走进人民群众,未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缺乏服务意识与创新精神;直接原因是对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学习不透、对社会安全稳定隐患把握不准、对群众困难和利益诉求了解不细、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研究不够;实质是缺乏“四个意识”,缺乏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具象表现为:


→ 对大政方针、上级要求“心中没数”: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宣传、解释、实验、实施、协调等活动,将合法化的公共政策付诸实践,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国家治理的公共政策最终都要由基层落实,基层执行政策的能力、水平、效果,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实际能力、水平和效果。基层干部要有效执行上级政策,必须认真学习并准确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并将其和基层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对上级政策和基层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然而,少数基层干部要么不深入学习政策精神和条款内容,要么片面理解、机械解读政策,加之对本地情况、群众诉求“心中没数”,因而根本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高质量贯彻执行政策,进而导致在执行政策时出现偏差、偏离、不到位的状况,有的甚至完全扭曲上级政策,搞变通执行或不执行。


→ 对本地实际、治理资源“心中没数”:决策缺乏科学性。基层工作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复杂多样,作为基层治理政策的制定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基层干部肩负着根据基层主客观条件和治理现状科学制定改革发展政策的责任。基层决策的科学性对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公共产品供给和人民群众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确保基层决策科学性的前提是基层干部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了解本地发展情况与百姓意愿,对基层治理资源、技术、现状、群众诉求“心中有数”。然而,当前少数基层干部既没有掌握基本的治理技术,也没有基本的数据治理意识,做事凭感觉、决策拍脑袋,不具备依据完整综合信息作出科学理性决策的能力。如果在本级决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科学治理水平与系统工作本领,其结果往往是决策脱离本地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损害党和国家形象、浪费地方资源。


→ 对风险隐患、群众困难“心中没数”:服务没有回应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然而部分基层工作者不深入群众调研,对社情民意反应迟钝,缺乏吃苦耐劳的服务精神和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不去田间地头了解社会问题,不走村入户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和利益诉求,不深入企业、社区排查社会风险隐患。对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困难、矛盾纠纷,以及道路、交通、食品、住房、医疗、养老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安全隐患“底数不清”甚至“全然不知”,更谈不上面对群众诉求可以提出有可操作性的实效性举措,难以及时、有效回应群众的各种诉求。一些地方,有些群众矛盾和社会风险隐患虽早有苗头,却因个别基层干部“心中没数”,反应迟钝,导致矛盾由小积大,最终酿成群群冲突、干群冲突,甚至社会悲剧。


→ 对治理能力、工作方法“心中没数”:解决问题不得力。“心中有数”,既要求广大基层干部对国家政策、基层业务与基层事务烂熟于心,也要对解决基层问题、和群众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策略了然于心。党在百年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有效的工作方法,是被实践证明的、解决基层问题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一些基层干部对治理能力、工作方法“心中没数”,他们或因解决问题方法不得力,无法及时消除政策执行中的各种疑虑,或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僵化,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造成各种矛盾,更有甚者将重心放在谋取私利上,却对社会需求、安全隐患“装聋作哑”,解决实际问题和群众困难毫无章法,不能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需要。


“心中有数”的六个表现


要做好基层工作,成为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做到凡事“心中有数”。所谓“心中有数”,不仅指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数据了然于胸,更指全面深入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日常民生事务、基层矛盾纠纷等的来龙去脉、各种因素乃至运行规律。


▶ 第一,对党和国家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基层干部是直面群众的治理主体,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与宣传者。基层干部要有效执行政策,让人民群众知晓国家政策、理解领悟并切实感受到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各项政策带给自身的发展红利,就必须做到对党和国家政策“心中有数”。日常工作中,基层干部需要树立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学懂弄通国家政策,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基层干部只有做到对各项政策了然于心,才能精准宣传和讲解国家政策,保障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执行与有效落实,只有对各项法律、政策、规矩“心中有数”,才能做到依法行事、依策行事、依规行事,不做触犯法律、政策、规矩底线的事,才能结合实际,有效执行政策,保障国家大政方针落实到位,人民群众利益得到切实满足。


▶ 第二,对社情民意做到“心中有数”。社情民意是国家治理效果、社会问题现状、民生问题和民意所向的晴雨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基层干部不仅承担着基层决策、回应群众诉求的职责任务,同时还负有及时向上级政府乃至党和国家提供基层信息动态,反映基层情况、民众诉求、社会舆情、群众想法意见等信息的收集、分析、报送职责,这是上级政府、党和国家科学制定政策的基础和前提。政府要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基层事务,需要具备良好的感知和界定社会问题的能力,迫切要求基层干部对社情民意“心中有数”。


▶ 第三,对基层治理数据做到“心中有数”。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公共治理逐步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进入智慧治理时代。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辅助政府决策,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持。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需要客观、全面、真实的数据作支撑,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是预警各种社会治理问题、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干部既要搜集整理大数据,也要学好、用好大数据,要在对各项基层治理数据做到“心中有数”的前提下,精准识别社会问题和满足群众个性化诉求,通过对基层治理数据的合理有效利用,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整体优化和群众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 第四,对基层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做到“心中有数”。基层干部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需要对地方发展方向、政策资源以及基础公共服务等做到心中有数。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这要求广大基层干部对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有关教育、医疗、养老、帮扶、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范围、底线标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牵头单位等烂熟于心,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落实中央精神、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 第五,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风土人情做到“心中有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宝贵财富,既具有以文化人、增强自信的文化价值,又具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产业附加值的巨大作用,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群众的日常行为。基层干部要有效履行基层治理的使命责任,就必须立足地方实际,充分了解、深入研究并有效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只有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从中发现具有传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与特色产业,形成以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潜在价值挖掘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方略,才能根据地方文化特性、居民性格特质和行为习惯,选择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方式方法、话语表达,从而增强经济发展政策的针对性和政策工具的治理有效性。


▶ 第六,对社会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防范并及时消除社会安全隐患,是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各地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个别基层干部未能做到对社会安全隐患的及时彻查与有效预防,而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基层干部身处行政一线,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紧密,是政府感知社会风险最为灵敏的传感器。因此,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现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就需要基层干部具备安全风险感知意识和处置能力,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彻查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只有对各类有关社会安全的事务、数据、资源、风险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提前预判、及时处置,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冷静妥善处理各种风险性社会问题。


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不仅彰显为民情怀,更折射出担当精神、落实水平、工作成效。心中有数,是对“张家长、李家短”都了然于胸的自信,只有如此,才能在基层治理中“胸中有丘壑”“自有百万兵”。基层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数”,首先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时刻将人民群众摆在心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学习能力,悟透国家大政方针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乐学善思、笃行致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是党永葆先进性和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一是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国家法律、方针、政策,通过理论与基层治理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解悟透国家各项方针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二是要时刻保持勤学好思的优良作风,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建设,做到对国家政策“心中有数”,且能够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方式向百姓解读国家发展、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政策精神。三是要在实践中积累、反思并总结经验,时刻反省自己,找出自身工作不足,积极向周围先进工作者学习。对百姓遇到的难题,要善于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索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基层治理实践的工作方法。要在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彰显“心中有数”的为民情怀与敢于为民解困的担当作为。


提升创新意识,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作为直面群众的公共服务主体,基层干部要做到对社情民意、社会安全隐患等基层事务“心中有数”,首先必须明确自身是服务者而非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新时代的公共管理活动属于服务行政,需要基层干部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做到心系百姓、用心服务,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增强为民服务实效的目标上。其次要强化公共服务创新意识。基层干部在执行具体工作任务时,不应机械照搬照抄,而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依照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的创新性工作思路,采取创新性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最后要善于发挥群众力量,有效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基层干部要善于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积极拓展知民情、解民意与集民智的公共服务通道。只有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意识放在首位,才能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做到对基层事务“心中有数”,实现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


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听民所呼、察民所需、应民所求。基层干部要将基层公共事务做到了然于心,群众工作是关键。这需要基层干部在把握好新时代治理特征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治理要求,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一是要用真心对待群众,和群众交朋友。基层干部要深入乡村、社区,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尽可能多认识、了解群众,融入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二是要用真情服务人民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心系群众、用心服务。基层干部要将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把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困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用真情获得群众信赖。三是要用真理感染人民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重点前提是深入了解群众,运用科学理论和高尚道德品质说服感染群众。基层干部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锤炼,从而更好为群众排忧解难。


练就调查研究基本功,及时搜集分析研判各方面信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基层服务工作的重要原则。基层干部要做到对社情民意、社会安全隐患以及基层治理数据“心中有数”,就必须练好“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两项基本功。一要加大调查研究方法培训力度,开展调查研究方法理论与实务培训,增强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能力。二要加强基层数据调查研究记录工作,基层干部要将日常工作和调查研究相结合,走村串户开展工作时,写好走访日记,梳理群众意见,将社情民意、群众意见等摸准摸透、烂熟于心。三要在调研走访基础上,及时研判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提升对群众需求的汇总、分析、传达与反馈能力,凡事站在群众的立场来考虑,针对问题本质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四要重视基层干部的信息化能力培训,使基层干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在微信、微博、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中心等互联网平台,高效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在对基层治理现状“心中有数”的基础上,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困惑、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问题。


特荐文章

推荐文章

通知公告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首页
  Copyright©2019-2024 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255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