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个词点赞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就。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面向未来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战略性举措,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探路的时代重任,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崭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注,领航掌舵: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时指出“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全新定位。
如今,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元,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破浪先行,在南海之滨续写更多激荡人心的“春天故事”。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23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游开通运营。图为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和西人工岛遥相呼应。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伶仃洋上烟波浩渺,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在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上,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在总书记关心指引下,粤港澳三地“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不断提升,粤港澳民众同心协力共建湾区的共识日益增强,大湾区正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交汇点”。
基础设施“硬联通”稳步推进。
“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状况。
2018年以来,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粤港澳跨境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轨道交通逐渐形成“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三级网络,运营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里程超5400公里。
2024年,总投资分别达460亿元、130亿元的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均有望建成通车。届时,6条珠江口跨江跨海通道将进一步弥合伶仃洋、狮子洋水域,将珠江口联“湾”成“圈”。
如今,“轨道上的大湾区”基本建成,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
2023年12月15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旅游试运营在珠海启动。
北上南下“双向奔赴”,人流、资金流、物流相互交织,粤港澳大湾区日益呈现出联通交汇新景象。
自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以来,2023年深港口岸累计超1.6亿人次出入境,日均超40万人次,最高峰突破80万人次。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单牌车已是随处可见。2023年,横琴口岸入境人员超过160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185万辆次,其中澳门单牌车超过100万辆次。
这些数据,是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
规则机制“软联通”不断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到跨境金融、合作查验等专业领域,从人才跨境往来、车辆跨境通行、数据跨境流通到政务服务跨境合作……粤港澳三地持续扩大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覆盖面,逐步打通大湾区居民关切的难点堵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实现“软联通”。
以金融市场为例。2021年启动实施“跨境理财通”、债券通“南向通”,2023年实施利率“互换通”,“跨境理财通”2.0版近期落地……大湾区跨境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渠道不断拓展、参与投资者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底,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个人投资者达6.92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金额超128亿元。
通过数据共享、“单向认可”和“双向认可”并行、拓展延伸港澳功能等多种方式,粤港澳三地在不改变现行制度差异的前提下,打造多样化“接口”模式,不断深化衔接对接层次,推动“软联通”取得积极进展。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启动“数字湾区”建设,发布110项“湾区标准”,10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粤港跨境通办,“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人才签注等政策落地实施。
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制度之异”转为“制度之利”,共谋联动发展的创新机制不断开花结果。
内外循环“交汇点”优势渐显。
2023年4月13日上午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大湾区,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咸淡水交界处”,也是发展意义上的双循环“交汇点”。
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步伐,从粤港澳三地交往交流交融起步。经过多年建设,大湾区在港澳青年到粤就业创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港澳居民及随迁子女享受教育资源、“港澳药械通”试点等方面均取得突破,融合发展共建湾区逐渐成为三地民众共识。
目前,超过8万名港澳学生在广东中小学就读,超20万名港澳居民在粤工作发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34.65万人次。
衔接港澳、接轨国际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正不断完善,标准认证、跨境执业、通关出行等方面的卡点堵点被逐一打通。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和《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推动两个平台在科技创新、服务贸易创新、跨境投融资、特色金融、医药和医疗器械准入等方面,积极推行首创性改革举措。
2024年2月1日,粤港澳三方共同公布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清单在第一批25个领域110项标准基础上新增7个领域73项标准,聚焦粤港澳三地重点民生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湾区标准”清单和“湾区认证”项目范围不断扩大,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将逐步提升、营商环境将更为优化,科技、教育、金融、贸易、航运、数据等枢纽功能将更加强大,服务中外企业全球化运营优势将更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