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主办  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中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表示: 优化加大中药材布局监管 多措并举倒逼产业升级

时间:2019-08-26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中医中药网  点击: 422 次


梓涵报道:“从2016年,中药材种植成为产业扶贫和大宗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方式之一,药材种植向全国扩散,地方政府引导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高涨;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迫近1亿亩。”8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如是表示,2019年,医药工业连续4年领跑22个工业门类,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中药饮片工业,2014——2017年增速高达14.52%。

黄璐琦说,中药材产业正步入转型升级和加快提升的重要阶段,而随着人民需求层次的提升,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药材需求侧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药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除要满足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工业的原料需求外,还要满足大健康产业对中药保健产品、药食同源类健康食品和其他健康养生产品的多层次需求。与之相对应的中药材生产的供给侧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中药材生产供需不平衡。由于中药材具有经济、生态和医疗等多种资源属性,中药材也成为精准扶贫和发展林下经济的首要选择。当各级政府都纷纷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地方支柱产业时,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将呈现井喷式增长。而中药材市场需求和中药材生产及库存量又缺乏权威的信息统计数据,由于供需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种植跟风现象在所难免,如果再不研究解决对策,将会造成中药材的库存的大量积压和价格的新一轮暴跌,伤害中药材生产从业者的利益,进而危害中医药的持续健康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826112928.bmp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表示,中药材产业正步入转型升级和加快提升的重要阶段。梓涵/摄影

其次,盲目引种和扩充产区的现象非常严重。中药材讲究道地性,每味道地药材根据其性味不同都有其道地产区。而在实际生产中,盲目引种和扩充产区的现象非常严重,对于价值高的药材,各地纷纷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迫使产区被动变迁,道地产区被所谓的新兴产区取代,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量存在,部分品种药材产量很高,而药材的合格率却未能提高,造成大量生产资源浪费。

再次,中药材生产过程中,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推广应用不充分,生产水平落后大农业很多年,单位面积的生产效能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中药材产地加工条件落后,交易方式还较为原始,现代中药材物流和市场体系还不完善。

黄璐琦认为,要想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难题,就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他提出几点建议。

其一,以需求侧变化为导向,开展供给侧改革。大健康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具有健康养生功能,药食同源类药材需求量不断加大。针对需求变化,需要适时调整中药材生产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指标,保证供需精准对接不错位。

他强调,特别是当前中药材广植于我国贫困地区,成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扶贫机制,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医药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贫困地区药材种植必须选择道地品种、地区特色品种,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种植,避免盲目引种,任意扩大种植。定制药园即是切实可行的方式之一。即:推动百家以上医药企业到贫困县,通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更好、且中药材质量稳定的品种,设立‘定制药园’,建立原料药材供应基地,为医院、制药企业等提供优质中药材,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黄璐琦表示。

微信图片_20190826112948.jpg

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现场。 梓涵/摄影

其二,推进中药材生产统计制度和渠道的建立。以国家为主导,充分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信部中药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现有国家平台,理顺政府、企业、第三方三者的关系,形成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监测服务机制,构建全国统一权威的中药材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信息数据系统。以产销信息大数据为依据,指导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同时指导中药材从业者适时适度地开展中药材生产活动,维持供需相对平衡。

黄璐琦指出,要按照《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有序、有效、安全”为方针,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鼓励在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优先发展道地优质药材,限制中药材盲目引种。加大中药材市场监管力度,倒逼产业升级。强化中药材生产监督,发展简便、有效且实用的真伪优劣鉴定甄别技术,系统构建中药材及饮片等级标准和优质标准体系。加大高、低质量药材的价格差,提高生产高质量药材的积极性,扭转药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不利局面,逐步完善优质优价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针对中药材不同需求市场,研究建立分类质量标准,对于医用中药材坚持使用《中国药典》标准,而针对健康养生和药食同源类药材,探索建立单独的质量标准,从而扩大中药材需求量和使用范围,缓解可能到来的巨大的中药材库存压力。

除此之外,他坦言,要加大中药材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确保产业链源头质量;要大力支持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行业标准,构建全国一体化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供应保障平台,确保优质种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同时,要通过种苗供应的调控,调节种植面积和产量,防止中药材生产供应过剩;还要加快培育现代化中药材市场体系,降低交易和市场流通成本。

黄璐琦认为,还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中药材生产、产地加工和流通设施现代化,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现代化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通过质量追溯系统建立,做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以确保中药材质量全程可控;要探索建立中药材期货交易所,通过期货交易,客观反映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规避风险,有效平衡交易价格,平抑价格波动。他表示,目前在横琴中医药改革试验区,已经在探索设立中药材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

其三,他提出要研究建立中药材收储制度,调节市场供需。中药材需求价格缺乏弹性,需求不会随着价格涨跌而发生大幅度变化,需要建立中药材收储制度,必须建立蓄水池,调节供需矛盾;要研究建立中药材的平准基金。中药材价格波动剧烈,已影响到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行。建立中药材市场平准基金,即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基金,通过对中药材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市场的剧烈波动,达到稳定中药材市场的目的。“

第四,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中药材国际市场,缓解国内供需矛盾;建立‘一带一路’药用资源保护和利用基金,加快我国中药资源‘走出去’,外来药用资源‘引进来’。同时,以医带药,针对不同国家的药品注册制度,推动成熟且有充足原料药材保障的中药产品,以药品、保健食品等多种形式在沿线国际注册,加速国际化进程,形成知名品牌,提高中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黄璐琦院士最后表示。


特荐文章

推荐文章

通知公告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首页
  Copyright©2019-2024 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255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