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主办  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资讯

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效)

时间:2022-08-03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点击: 371 次

     在一些地方,城镇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等方面欠账较多,制约着生态环境改善。补短板,强弱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始终聚焦重点领域,将补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短板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围绕城镇生活污水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弱项,查处了多个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不到位等问题,推动相关地区和部门加快补齐短板,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广东深圳——

  一度黑臭的茅洲河面貌一新

  广东省深圳市,夏日里的茅洲河碧水盈盈。河畔一段段生态廊道串珠成链,市民们沿河骑行、漫步。“周末带孩子来这里打打球,玩玩飞盘,亲近大自然,非常舒服。”周边居民陈先生笑着说。

  茅洲河一度黑臭。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小工厂聚集在茅洲河两岸,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曾经沙洲点点、水流灵动的茅洲河,成为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2007年,茅洲河开始了曲折的治理之路。“河段清淤清障完成了,河岸河堤建好了,违法搭建都拆除了,但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茅洲河“边治理、边污染”的困局始终没有解开。

  2016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东省开展督察,茅洲河水质污染严重问题被点名:“多项重点整治工程进展滞后,生活污水直排,工作机制未理顺,污水管网规划不全,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进度严重滞后”。

  根据督察意见,广东积极推进整改工作,在茅洲河流域全面实施“系统治污、挂图作战”,进一步健全跨市河流水质监测监控体系,加快推进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圳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严格按照督察反馈意见,抓紧整改落实,确保完成治水提质硬任务。

  广东通过对茅洲河全流域治污、全要素治理,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还清水环境历史欠账。如今的茅洲河,草木繁盛,鸟蛙鱼虫渐次回归。“督察从根本上推动了茅洲河水污染治理。”不少干部群众点赞。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说:“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人口大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必须更深入、更充分。下一步,广东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努力实现更高的目标。”

  浙江嘉兴——

  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夏日炎炎,在浙江省嘉兴港区,三江化工百万吨环氧乙烷和乙二醇项目工地建设正酣。两年前,这个百亿元投资项目工地边还是另一番光景——堆放着占地超百亩、总量超50万吨的污泥。

  “污泥堆得像一座小山。”站在三江化工厂区外的高坡上,嘉兴港区生态环境分局综合规划与生态环保科科长倪霄峰告诉记者,这些污泥是2003年至2010年间,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固体垃圾。“2010年后,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全部通过焚烧处理了。因为污泥处置能力不足,这些存量污泥只能临时堆存在这里。”

  2020年9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浙江反馈意见时指出:该地块污泥堆放存在二次污染隐患。嘉兴市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决打好存量污泥处置“翻身仗”。

  整改任务时间紧,污泥黏性大杂质多,处置难度高。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施晓介绍,收到督察反馈后,嘉兴当即成立专班,每月调度、现场指导,落实落细污泥处置工作,协调全省污泥处置单位,在嘉兴市域内9家、市域外6家处置单位支持下,单日最大处置量达2288吨。

  同时,针对处置现场、运输道路、中转仓库等环节,嘉兴建立了“污泥处置”和“污染管控”两张清单,制定30余项具体管控措施,实施全过程地下水、大气、扬尘监测,保障环境安全。去年底,50余万吨污泥全部处置完毕,比原计划提前近1年。

  2020年,嘉兴市以督察为契机,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较2016年提升3倍,污泥处置能力达到每年247万吨,实现污泥处置不出县。

  在嘉兴平湖市临港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厂,机械手不停地将生活垃圾送入焚烧炉,最终转化为电能、输入电网,实现“吃”进垃圾、“吐”出电力;位于嘉兴港区的环境科技公司,通过“飞灰水洗+高温熔融”技术专利体系,使危险废物变危为宝……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力推动了嘉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嘉兴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完善固废收运体系,持续提升处置能力,探索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

  甘肃白银——

  完成13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河道中流水潺潺,堤岸上草木葱茏。盛夏时节,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东大沟一带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全长38公里的东大沟直通黄河,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排洪河沟。因矿设企、因企设市的白银市有“铜城”之称,前些年,开采、冶炼等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一些企业将污染物直排入河。

  2012年,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启动,计划分5期实施底泥处理、河道整治和生态恢复。但由于各种原因,直至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项目仅完成前3期建设工程。2017年3月,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因进展缓慢被督察组通报,列为要整改的问题。

  白银市委市政府知耻而后勇,部署整改工作,倒排工期推进。当时,东大沟河道污染底泥数量巨大,技术上缺少污染底泥修复标准,工程上没有可借鉴的修复案例。白银市以“分类治理、分质利用、安全处置”为原则,明确了治理修复技术和风险管控措施。

  到2019年底,总投资3.45亿元的污染治理工程全部完成。“我们累计处置重金属重度污染底泥及工业废渣82.7万立方米,极大削减了河道底泥中污染物浸出,黄河上游最大的水环境安全隐患就此消除。”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琼说。

  地处东大沟上游的白银集团第三冶炼厂,产生的废水经污水预处理站处理后,再经过污水深度处理站进行反渗透处理,成品水作为新水使用,实现“零排放”。“接下来,我们将分片区建设初期雨水池,推动实现雨污分流,持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第三冶炼厂环保部主任苏致远说。

  张琼介绍,白银市先后筹措资金16亿元,完成13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并依法关闭了6个小硫酸企业。通过治理,东大沟沿线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实现达标排放,年减排含重金属污染物废水450万吨。黄河白银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


特荐文章

推荐文章

通知公告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首页
  Copyright©2019-2024 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255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