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河南全顺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完善形成了“包吃、包住、包培训,包月薪、包年薪,整建制派遣和全程管理,待工期间照发工资,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实行全包”的全顺劳务品牌,被中国社科院专家称为“全顺模式”。22年来,“全顺劳务”品牌以技能过硬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成为一张就业“金色名片”叫响全国,先后转移安置230多万人次农民工就业,带回劳务收入150多亿元,让百万农民工家庭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全顺劳务”创始人张全收现任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委党支部书记,被媒体称为“农民工司令”的张全收先后荣获 “全国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等殊荣。
农民工有序就业开创者
农民工是我国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劳动群体。然而,以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为手段谋取就业岗位的农民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均是以各自为战的方式来应聘和就业。由于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和管理,无论是竞争激烈的应聘,还是在就业岗位上辛勤劳作,常常会遇到许多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譬如信息不灵就业成本高,工资被克扣却无力追回;尊严和人格受到侵犯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从自给自足的田间劳动到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很高的工厂化生产,广大农民工兄弟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换?从自由散漫的小农生产者到企业生产的旺季应聘上岗,淡季被辞岗,而辞岗后又该到哪个企业应聘上岗?尤其是生病期间,远离家乡的农民工兄弟情感上得不到慰藉,经济上也支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这一切一切的问题,都非常现实地横亘在广大农民工兄弟姐妹的面前,让他们深感迷茫和彷徨。在只有打工才能脱贫致富的情况下又不得不无奈地打道回府,造成一边是农民工的就业难,另一边却是企业的“用工荒”,农民工和用工企业之间常常出现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白白浪费。
张全收从义务帮助农民工应聘就业岗位开始,到开办加工厂安置那些因不堪受歧视、被虐待而辞工,又重新流落街头的农民工的艰辛探索中,见微知著的张全收,发现了企业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旺季招工难和淡季辞工难这一现象,并以灵敏的商业嗅觉,从中捕捉到了农民工劳务派遣的商机。于是,张全收关掉加工厂,开始向处于生产旺季的企业派人,当生产淡季到来时再从企业撤人。在劳务派遣中,张全收始终围绕着让农民工无忧无虑挣到满意工资这一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劳务派遣模式。运用这个模式,张全收解决了农民工在转移就业中遇到的几乎所有的问题,成功开启了农民工有序就业的先河。
“全顺劳务”开创数个领先
张全收在农民工劳务派遣中开创的多项领先。
领先以军事化训练为手段,对农民工进行生产知识培训。尽管训练和培训也就几天时间,但由于针对性强,很快就将这些原本自由散漫的农民,训练、培训成具有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组织性、纪律性比较强的产业工人。
领先用整建制派遣的办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当时的民营企业普遍没有设置像工会这样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组织,农民工受歧视、被虐待的现象相当普遍。为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张全收采取至少50人为一组将农民工派往用工企业。由于人多力量大,经过培训的农民工素质高,如果侵犯农民工的权益,企业付出的代价大。由此,歧视、虐待农民工的现象逐渐销声匿迹。
领先对农民工出现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实行全包。从农村走出来的张全收深知,任何一名农民工外出打工,都肩负着全家脱贫致富的重任,然而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三灾八难。假如得个头疼脑热的小病还不难应对,如果出现摔伤胳膊,碰断腿的意外伤害或重大疾病,仅靠农民工打工的工资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了避免农民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张全收对农民工出现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实行全包。尽管公司每年为此要支出数十万元医疗费。但二十多年来,全顺公司没有出现一起农民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领先对农民工实行待工期间照发工资。劳务派遣是市场行为,随时都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诸如企业倒闭,农民工就要待工;老板跑路,农民工就拿不到工资。没有工资,农民工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为了避免危及农民工生存,张全收对员工实行待工期间照发工资。2008年金融危机,不少与全顺合作的企业用工锐减,在公司待工的农民工达3500多人,待工时间两个月。此时的张全收很难,但再难张全收也没有改变对员工的承诺,仅这一次他就支付农民工待工工资800多万元。
领先对管理人员实行民主监督。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公司的员工最多时达3万多人,仅管理人员就有数百名。为了确保这么多的员工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地工作,管理人员按照公司的要求尽职尽责做好服务与管理,张全收想到了民主监督。而张全收的民主监督简单实用,让员工举手表决管理人员。得分高的管理人员,奖励;得分低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一个举手表决,激励了管理人员服务员工、管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了整个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全顺劳务”品牌叫响全国
张全收开创的“全顺劳务”派遣模式,体系完整、操作规范,实现了让农民工无忧无虑挣到满意工资的目标,在广大农民工中产生了良好反响,不仅河南的农民工,安徽、江西、广西、四川、广东、福建、辽宁等地的农民工也纷纷汇聚于全顺公司的名下,20多年来,先后有230多万人次农民工通过全顺公司走上就业岗位,带回劳务收入150多亿元,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张全收也由此被媒体誉为“农民工司令。”
全顺公司先后与国内及港、澳、台、日、美、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企业进行合作,服务范围跨越深圳、福州、厦门、广州、珠海、赣州、长沙、大连等沿海和内地各大城市,涉及电子、玩具、塑胶、饰品、鞋业、食品、电焊等诸多行业,在我国农民工劳务派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全收在农民工劳务派遣中做出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充分报道,使之成为人们心中的全顺现象。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于建嵘抽出宝贵时间,带着他的研究生专程到全顺公司调研,举行研讨会向全国推广张全收开创的劳务派遣模式,并将其称之为“全顺模式”。
随着“全顺劳务”品牌在全国叫响,全顺公司成了企业争相邀约合作的香饽饽。经河南省人民政府举荐,应国际著名代工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郭台铭总裁邀请, 2012年10月张全收带领他的团队,正式入驻郑州富士康园区,为数万名员工提供从餐饮、住宿到娱乐等优质服务活动,得到富士康员工的高度赞誉。
顺应时代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张全收与时俱进,与10多家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点对点合作,每年为同光电子、蓝氏集团等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5000多名。
“全顺劳务”助力脱贫攻坚
事业有成的张全收,心系家乡,担任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他投资1000多万元,建村小学,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把富裕劳动力安置到外地就业,使拐子杨摆脱贫困走向富裕,202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十几年来张全收先后捐款3000多万元,建敬老院、修桥、铺路,设立助学金救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先后资助相识或不相识、因不可预测的原因而深陷困境的普通群众上千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张全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扶贫志愿团队,深入贫困地区,转移就业5万多人。张全收在卢氏成立的河南金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命名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