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教育家、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胡华老师诞辰100周年。在中共党史研究和学习教育受到空前重视的今天,我们格外崇敬和怀念胡华老师。
我是胡华老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从1985年9月到1987年12月,跟随胡华老师学习。我最早接触胡华老师是1979年5月,刚入大学本科学习不满一年,胡华老师到济南讲学,我有幸听了他的课。那是第一次见中共党史专业的知名教授,当时就心生敬佩之情,期望有朝一日能直接跟胡华老师学习。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1985年9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胡华老师身边学习。
跟随胡华老师的学习时间不到两年半,还没毕业,胡华老师就离我们而去。学习期间,对胡华老师有了不少了解。但是,更多更深的了解,还是在胡华老师去世后。30多年来,对胡华老师生平、事业和影响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对他也越来越崇敬。
我以为,胡华老师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一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1938年,胡华老师年仅17岁,就奔赴延安,投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此后,无论是什么时间,身处什么岗位,甚至遭受不公正对待,都矢志不移,不改初心。上学时,我们深知他工作生活条件之差,更知悉他的工作负荷之重。去他的办公室兼宿舍,看到的都是他在几乎转不开身的书堆中忙碌。有人说,他是累死的,这个说法一点也不过分。1987年11月25日,他在上海做手术前夕给袁宝华校长的信中说:“生就是奋斗,死就是休息,不过尽力争取多有些日子继续从事我未完成的许多工作”。这是胡华老师的人生信条,读来令人动容。
二是科研工作的开创性贡献。胡华老师是中共党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研究工作起步早,成果多,影响大。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革命史讲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同志》等著作,都是开创性的。他与翦伯赞、邵循正合著的《中国历史概要》影响很大。他主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前50卷,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在1950年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对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助益良多。胡华老师的很多论文,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胡华老师还带领同事和学生访问了不少重要党史人物,搜集了很多文献资料。仅1964年到广东、湖南、湖北、江西、上海等地调研,就搜集了约3000万字的宝贵资料。
三是教学工作的卓越建树。胡华老师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工作,他在中共党史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无人能及。他长期担任主任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是国内高校设立最早的中共党史专门院系,在很长时间内也是专门从事中共党史教学研究的唯一院系。中共党史系的课程体系是在他的主持下建立起来的,教师队伍是在他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教材和大纲等是在他的主导下编写的,大量的毕业生或是他的学生,或是他学生的学生。胡华老师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和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政治学和法学组召集人,中共党史专业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为全国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跟随胡华老师学习期间,我曾见到很多高校的同行找胡华老师求教,胡华老师几乎来者不拒,不辞辛劳地指导着各地中共党史学位点的建设。
四是学术交流的重大影响。上世纪80年代初,胡华老师联络一些同行,在老一代革命家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并担任领导职务,在团结带领全国中共党史工作者推进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胡华老师在国际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着很大影响。他接待过来自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也曾到美国和澳大利亚讲学,他的一些著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写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先后采访胡华老师13次,还3次给胡华老师写信求教。书中提到胡华老师的名字90次,书中注释685条,其中标明胡华老师提供的就多达十分之一。
胡华老师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的业绩和风范还在滋养着我们,他开创的事业也后继有人,正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作为他的学生,我将努力做好中共党史的教学研究等工作,以不辜负胡华老师的培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