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备发展和成长潜力的干部群体,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中不断“挖潜蓄力”,以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正确认识“潜力”,保持自知自明。所谓“潜力”,顾名思义,即潜在的能力、实力。人们之所以看重潜力,更多的是看重了潜力背后所蕴含的无限希望,这就如同冰山一角,总能带给人无限遐想与期待一样。潜力并非能力更非实力,从潜力到能力再到实力,尚有距离,更需努力。王安石笔下的“神童”仲永,5岁能写诗,声名早远扬,才气不可谓不足,潜力不可谓不大,然而却因疏于日常学习、忙于结交权贵,耽误了自身成长,长大后平庸如常,着实令人唏嘘。可见,倘若错把潜力当能力,甚至自以为拥有非凡实力,而一味地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甚至大吃“天赋老本”,只知“输出”不知“输入”,最终只能落得才思枯竭、江郎才尽的境地,更有可能因为疏于最基本的自我要求和进步而与世脱节、不及常人。如此现象,引人深思。
警惕“潜力陷阱”,保持自警自省。现实中,有一些年轻干部同样本很有潜力、很被看好,他们是领导认可、组织培养、群众公认的“好苗子”,“学历高”“素质好”“潜力大”是他们身上的闪亮标签。然而,本应茁壮成长成才、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他们,有的却错把潜力当能力、误把希望当现实,从而放松了对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的自我要求。
充分“挖潜蓄力”,保持自立自强。如何正确看待和挖掘潜力,从而真正提升能力和增强实力,其中大有学问。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可谓是为年轻干部提高能力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要对照“好干部”标准、“七种能力”要求、模范人物事迹,客观全面地审视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有哪些、短板在哪里,知晓自己的潜力是什么、如何去挖掘;要心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水平,多谋能力提升、少想职位晋升,真正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重视能力提升问题,让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多多经风雨、见世面,做到强思想、长知识、强技能、提水平,善于巩固和扩大潜力优势,及时补足和提升能力短板,从而真正把潜力变成能力,进而成为干事创业的雄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