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主办  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红色基因

赵亚夫——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时间:2019-11-20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点击: 501 次

1574192162276_1.jpg

  “要致富,找亚夫!”这是当地农民对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见上图,新华社发)最简洁的赞扬。

  现年78岁的赵亚夫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带领数十万老区农民实现了“小康梦”,被誉为“一生惠农兴农的大地活雷锋”。他曾先后荣获“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1958年,赵亚夫考入江苏宜兴农学院,当时他便立志要让农民吃得饱、过上好日子。1982年,他远赴日本学习水稻、草莓等作物种植,为了“把技术带回祖国,让农民增加收入”,每天工作16个小时。1984年,赵亚夫果断调整研究方向,从稻麦栽培向高效农业转变,创造性提出“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他在江苏句容白兔镇解塘村推广试种0.9亩露天草莓,当年收益就超出常规农作物的2倍。在他带动下,1987年白兔镇露天草莓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收入达到了8000多万元,因草莓富起来的农民高兴地把盖起的新楼房称为“草莓楼”。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赵亚夫曾自制名片发到农民手中,自己也存了200多个农民种植大户的电话号码,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赵亚夫用20株草莓苗作为“火种”,发展高效农业,建立起上千亩农业示范园,培养了一批种植大户,让一部分农民先富了起来。他又指导成立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经营,市场化运作,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共同富裕。他还创建了有机农业产业园区,组建综合型有机农业合作社,创造农业经营与农村管理“合二为一”新模式,并以戴庄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几十年来,赵亚夫每年泡在田里200余天,其余的100多天也是为农民的事情奔劳。赵亚夫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以农富农”的小康之路的同时,先后完成了稻麦栽培新技术、草莓良种引进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15项科研项目,出版了《草莓品种及栽培技术》《无花果栽培新技术》等技术含量高、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的科普手册。


特荐文章

推荐文章

通知公告

更多>>

时政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首页
  Copyright©2019-2024 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2551号-3